根据咸宁市科学技术局发布文件(咸科技发[2014]35号),咸宁市第二批2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其中公司申报的咸宁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榜上有名。
公司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生物类专业是公司办学历史上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在园林、园艺、生物制药等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很强的研发能力,食用菌技术在我市同行业中一直起着引领作用。公司食用菌课程教学始于1986年,主要针对农学、园艺、生物技术、生物教育等专业的普通大专班员工。公司食用菌教学与研究人员依托本地资源并结合咸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主要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近年来,共完成省级课题2项,市级和院级课题5项,第一主编并出版高职规划教材4本,副主编教材10余本,参加编写并出版专著3本,在《中国食用菌》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指导咸安、崇阳、阳新、通山、通城等县(区)200余农记户栽培平菇、香菇、黑木耳等共计100余万袋,竹荪2.5hm2以上,共计创产值700余万元,利润350余万元,先后通过乡镇干部培训、在职教师培训、驻乡村工作组所在地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老员工创业培训等方式举办食用菌培训班30余期,参训人数3000余人次,通过食用菌技术推广与培训,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获得省级奖1项,市级奖3项,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多项。
咸宁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咸宁食用菌研究所、304am永利集团有关教师和咸宁市食用菌协会有关专业人员组成,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工程师1人,讲师1人,办公地点设在304am永利集团校内。这次申报的咸宁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根据咸宁市气候、资源等条件,利用中心的工程技术力量,研究食用菌生产新资源、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对开发价值较大的食用菌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食用菌研究新成果和新技术;对我市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人工驯化。咸宁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依托该平台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实施,不断加速食用菌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发挥对我市食用菌产业自主创新和健康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